Web2.0时代之十四:你信得过多少家中国Web2.0公司?
9年前开始,我用过很多家软件公司转行做的互联网服务,只有王志东带领的四通利方做的新浪网到现在还在用,其他一概不存在了,也找不到尸体了。
3年前,我开始试用很多家刚创业的Web2.0公司的服务,除了博客网的博客服务,目前还敢用的其他的服务已经不多,甚至说非常少。
为什么?
因为这些做互联网服务的,没有几家能令人放心。不令人放心不要紧,甚至还让人时常惶恐不安。
比如263邮箱,做得好好的,突然就要收费了。这样,很多人突然用得很好的263免费邮箱,就废掉了。当然,我自己的也废了。比如163.net,以前也不错,突然就卖给TOM了,数百封邮件就废了,几十个联系人也失去联系了。比如找到啦zhaodaola,死起来非常之快,另很多还抱以希望的朋友都佩服,于红岩姐姐撤退起来怎么比谁都快?还有雅宝拍卖,还有8848。你们可曾记得它们是多么地风光。当年的IT计算机类杂志上,可全是它们的广告啊。它们谁没买过北京的公交站牌广告?
还有e国一小时,送方便面和可乐的,还有美商网,带领做国际贸易的,曾强的实华开,除了开网吧,2000年可是打算做中国第一家B2B上市公司概念的,可如今,它们可还有身影?
说Web2.0的事,就近多了。从鼻祖博客网开始。最风光时曾有3套BSP在服务,如今,花费数百万的梦之城已经关门了,最早的几套BSP也悄无声息了。只剩下一套BSP系统,还不能保证足够的稳定。再说中国博客网,blogcn,我就不知道它最近是否能正常打开,反正很多人的老链结,都属于下载中,我怀疑这家网站只有几台服务器在之城。当然,善于叫魂的敏思博客,关了又开,开了又关,谁管这些托管者的死活啊?
进入到2007年6月,据说做RSS托管的狗狗网也关张改行了。当年狗狗网的李学凌可是打了保票他的RSS托管服务一定会做下去的。可到了2007年4月28日,李学凌发给全体同事的一封内部邮件:
诸位同事:狗狗网经过两年的发展,已经深得用户的喜欢。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,狗狗目前的RSS应用市场,在中国还是非常初级的阶段。这和中国用户的习惯,需求水平有一定的关系。因此,我们决定,将狗狗的订阅功能转移到rss.gougou.com把首页的信息空间腾出来。 狗狗将进行重大的变革,狗狗的首页将彻底改变功能,进军全新的领域。很快大家就可以看到这种改变了。公司也将更加集中精力到duowan.com的建设中去。我们在游戏门户领域,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的门槛。在接下来的半年内,我们将会有更多重量级的产品和全新的互联网经营手段出现。相信很快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潜心发展带来的震撼效果了。
李学凌 2007年4月28日 多玩游戏网总裁
我突然记得2年前,好多朋友推荐狗狗,说让我们把RSS托管到gougou去。我当时没有想过。不是不信任李学凌,是不信任中国的互联网环境。这么幼稚的环境,没人投钱,李学凌个人有信任,管什么用呢?我继续用我的Feedburner。后来出来吕欣欣的feedsky,我象征性地注册了,但依旧没用它。也是同样的道理。不过好歹吕欣欣那里有很多创意,也有改进,我试用了,感觉还不错。后来,又有人推荐抓虾。我一样不敢信任。
虽然我们在Web1.0时代就因为删贴等中国特色而学会了狡兔三窟,但要我们在web2.0时代变本加厉地狡兔三窟,我是不太习惯了。所以,我把我自己的博客复制了一份到新浪网,我就几乎不打算再复制到别的地方了。因为我信任不过中国的Web2.0。
说到对中国Web2.0的不信任,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国外对手们。比如flickr,我作为会员,每年交25美元,觉得它服务稳定。比如feedburner,一直在用,竟然发现它最近被Google收购了。它们为什么值得信任这个问题,值得我们现在国内做Web2.0的公司认真考虑。
还有一个可怕的消息,就是国内据说做视频分享的网站达到数十家,除了几家获得过1000级美元投资的大头外,其他小打小闹的,能挨过这个冬天,让我们信任么?
信任,还是不信任,始终是中国Web2.0公司首先要面对的问题。
keenkang
22:20 2007-6-6
由中国网通主办的2007宽带世界论坛亚洲会议开幕式上,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介绍说,到2005年年底,全球宽带用户中,74%属于发达国家,在剩下的部分中,中国占17.5%,其余所有国家加起来不到10%,中国的宽带普及速度在发展中国家独占鳌头。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.44亿户,其中9700万为宽带用户。中国宽带用户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。
前段时间一直有讨论,中国的上网费贵不贵的问题。是个人就知道,中国的上网费贵,而且是相当地贵。但大家也没办法。特别是北京的上网费,和北京移动,北京的电影票价以及北京的入学择校费,还有北京的房价等,都是国际水平,贵得出奇。贵到不合逻辑,但老百姓也不得不接受。
说到宽带用户数量,我始终觉得这并不值得骄傲。这是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。不到1亿的宽带用户数量,并不值得我们老百姓对这些企业歌功颂德。当然企业也不能骄傲自大。相对发达国家的宽带比例,我们国家的宽带用户相对上网人数的比例不小。但我们的宽带质量很差。很多宽带应用无法顺畅进行。甚至有很多地方宽带除了下载盗版电影外,几乎就没有发挥作用。长期浪费了宽带的资源。而且我们的宽带大部分是512K的,很少能上2M的,这也阻碍了宽带用户真正在网上进行娱乐。很多人下电影,慢慢的速度,下一部电影经常要花费1天时间,浪费的电费比买一部盗版碟少不了多少。这样上网用户数越多,耗能越多。宽带本来想更好地解放上网者的时间,结果是更多地浪费了上网者的时间和金钱。
宽带数量多,老百姓无故浪费的钱也多。本来一个月有30块钱就可以自由上网,现在因为垄断,因为“宽天下”了,上网费上升到120块钱每月。无故多出90块。这90块,平均占一个中国网民收入的5%-10%。国外上网者整体上网花费都达不到收入的5%,我们浪费掉的就是这个数。
你宽带用户数越多,是不是浪费得就越大?当然,收钱的那些企业,笑了。
说到宽带,我忍不住要说高速公路了。很多高速公路过了收费年限,而且也不高速了,车多无数,收费站浪费时间,出口收费又浪费一次时间,遇到事故全堵在高速上了。但这些路还在收费。我们也号称高速路世界第二还是第三,可我们的高速路通行速度,能第二么?
中国宽带不宽,高速路不高速,这一直都不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。070606keenkang
两周前,去和ku6李善友聊天。他说自己的酷溜网 www.ku6.com)和百度达成了独家视频合作关系。我当时对他的乐观表示了担忧。我问他,百度是否是完全的独家,百度还会否和其他合作。善友其实心中也存疑虑,但他还是肯定地回答,百度应该首先会和酷六合作。我当时的担心是,百度一定不会只和ku6合作,土豆tudou以及优酷youku都可能随时成为百度的棋子。
没想到话音未落,我刚从西藏回来,就听到优酷宣布与百度达成业务合作的消息。
6月7日下午消息,微视频网站优酷网(
youku.com)对外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。优酷的内部人士表示,主要希望通过该合作带来流量。该合作已于6月1日开始执行。据悉,此次优酷与百度的业务合作范围涉及网页、图片搜索等方面,具体形式是:当用户在百度使用网页、图片搜索时,在搜索结果页面上会提示“上优酷看某某视频”的链接,点击后直接进入优酷的页面。
酷6网董事长兼CEO李善友在做客新浪时曾表示,百度在视频领域的合作会优先考虑酷6,不过百度此次却选择了优酷网,显示了视频领域的激烈竞争。
联想此前的56.com和网易达成合作,我对国内的视频网站前途表示担忧。百度们会否葬送了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前途?
虽然随着带宽和服务器价格的逐年下降,现在来作视频分享网站是最佳时机。但以合作或者买流量的模式来催生视频博客网站的发展,怎么也不是良性循环的模式。因为视频分享网站不是搜索引擎。搜索引擎一开始可借助大型门户网站来发展,而视频博客却很容易依赖这些门户网站的流量。一旦门户们不再和视频网站合作,自己发展自己的视频博客,真正专业的视频分享网站,一方面因为流量下降,另一方面会很快发现自己的广告客户也倒戈。因为用户在门户那里,而不在自己的网站上。
视频分享作为Web2.0的典型服务,却强烈需要Web1.0的代表门户们来带流量,是一种误区。视频分享的重点在分享,而非视频。如果仅仅把入口移植到有大量访问的百度和网易们身上,吃亏的一定会是自己。
我们还是应该在商业模式上作创新。既然Youtube都不得不卖给Google,我们的亦步亦趋的视频网站,不从商业模式上探索,只想着花钱买流量,结局不会好到哪里去。一旦你的网站烧光了钱后呢,谁来提供你带宽,谁来提供你服务器?谁来同情你?
从百度们身上买流量与通过网络联盟买流量并无多大区别。大家还记得ebay每年花数百万美元在中国的大大小小网站上买流量么?结果呢?催生了taobao,自己卖给了TOM。供视频网站借鉴一下。
我的一篇文章,写到了中国的宽带数虽然全球第二,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(中国宽带用户数第二不值得骄傲)。因为宽带不宽,而且费用太高,应用太少。后面有人为网通和电信辩护,意思说中国宽带费用不高。
我就知道。很多有钱人还会说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太少呢、油价太低呢。为什么?这些人巴不得高速每公里收费2元,这样高速就不会堵起来。油钱继续涨价,到10元每升,估计很多人开不起车,路上就顺通了。但这些操蛋的想法,是不是很可耻?
同样,我们一直自豪中国的宽带用户数发展迅速,却不想想,这样的发展是不是畸形了?是不是以破坏老百姓的利益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?一个空壳繁荣?
对大多数人而言,现在每月100块钱以上的512K速率的ADSL价格,明显过高。不要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讲,就以成本来谈,也是过高。因为有地方就已经把价格降低到60元甚至更低,为何很多地方还维持一个高位呢?无他因,垄断而已。
把为宽带费用高辩护的留言贴过来,看看这所谓的自由定价的理论是否成立。自由定价是可以,而且应该鼓励,但首先应该允许自由竞争,不能搞垄断。实际情况呢?实际情况我们的电信、网通甚至移动,都在垄断着。更有甚者,它们建立了攻守同盟(电信网通合谋垄断),最终吃亏的会是谁?
评论:宽带费用贵个屁!
你们都是站着说话腰不疼。
宽带属于运营商,运营商是企业,企业物品的价格是根据市场调节的。拿绝对价格比较,我们的宽带费用哪里贵了?!
收费多少是根据市场调节定价的,不是说我们的收入水平低,我们的宽带投入就低,所以宽带收费就要低,这样的理论是个屁话。
如果按照你们说得相对财富来比较,我们国家有什么东西价格不贵呢,有什么东西价格不是贵的出奇呢? |
我的回答:
楼上评论说上网不贵的人,说话就跟放屁一样。
中国宽带还不贵? 中国电信和网通,每个月都收座机费20多块,知道从90年代初收到现在,有多少了么?一个月50亿,一年500亿,10年起码超过3000亿.这些钱到哪里去了,大家知道么?谁审计了,公开了?电话月租费何时取消专题
现在不还在继续收么?
你个被电信和网通收买了的家伙,电信价格能跟其他物品的价格相比较么?电信服务和软件一样,用户数越多,单位成本越低。随着用户数增多,降低到30块完全有钱挣。中国很多地方,有电信和移动竞争时,宽带就是30块包月的,为何大部分地区还要120-150块呢?难道30块的地区每个用户它会给你贴90块钱?
企业也要讲究企业法则,靠垄断获取最大利益是可耻的。
而且现在网通和电信搞了一个垄断利润联盟,完全不竞争,固守一个垄断高价,这不是应该查处么?(师呼吁查处电信网通合谋垄断)[垄断致农村固话费用偏高][电信网通全面停止竞争协议] |
取消月租费,取消双向收费,按秒计费。难道因为企业定价,这些消费者最合理正当的要求,都不能做到么?如今单向收费也慢慢破冰,按秒记费也开始逼近,唯独月租费似乎总有理由搪塞过去。垄断企业的暴利,还要到什么时候?
为垄断企业暴利辩护的人是可耻的。因为你最大可能是既得利益者。当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,说你可耻还算轻的了。
keenkang 20070608
一些观点:
“自来水厂、热力公司、供电局不收月租费,电信部门同样不该收。”昨日,人大代表李铁军向大会建议,取消电话月租费,只按使用量收费。李铁军认为,电信公司与供水、供电、热力、燃气、公交等公司一样,都是保证城市发展、为城市运行提供保障的服务性公司,但其他公司提供服务,均不收取月租费,惟独电信公司收取。
李铁军认为,自来水公司、供电公司等同样提供管线资源;为公众服务时也是针对一家一户;人们在使用水热电气等资源时,同样有间断使用或设备暂时闲置的情况,但未收取过用户月租费。而且就安装成本来说,也大大不及水电气高呀。
“月租费实际上是政府计划经济的产物,它的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。”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邱宝昌昨日表示,他非常赞成取消电话月租费。邱宝昌说,即使数月出差在外不通话,也要一分不少地交纳月租费,否则就会被停机,很多消费者对此有看法。
针对“月租费是经过政府批准收”的观点,邱宝昌认为,那是早先在计划经济时代,由于安装、使用电话的人少成本高,所以才收取月租费的。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使用电话的人越来越多,应该早早终结政府干预行为。这种经营成本应该由电信行业自己来承担,不应通过月租费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让消费者为其经营成本“买单”,否则是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交易原则。
“消费者所交纳的费用应该与其享受的服务对等”,邱宝昌建议,不妨把月租费记入通话成本中,按通话时间的分、秒来计算收费,不单独另行立项,就像取消原来的初装费、机场建设费一样,这样才能使费用更透明、计量更准确,得到服务即付费,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。
下面说说亚马逊CEO贝索斯来京后我之测试卓越和当当的服务。
6月3日收到卓越推荐邮件,说自己免运费。刚好想要去买本书,就登录了卓越网。下了一个订单,买了7本书。
本以为卓越会在第二天送达,但到6月5日依然没有送到。就仔细看了一下卓越的订单,原来卓越的有一个选项,大意是凑齐所有货后才发货。
到6月8日上午我方收到货。似乎我家附近就有一个卓越的陪送中心。7本书中,有一本书品相很差,恨不得想退货。感觉被人在库房用脚踩过一般。
这期间,卓越和当当在大打口水仗。当当借贝索斯访华之际,大作公关宣传。强调卓越亏损巨大,卓越不是最大的等等。我为了测试一下卓越和当当的变化。
所以,6月6日中午我又在当当下了一个订单,买了几本书。
当当的书是6月7日晚间送到我家。送货员知道是家庭地址,选择了晚上送,还算人性化。
两家送货前都未电话通知。在免送货费的条件下,送货员舍不得花几毛钱打电话确认家里是否有人,因为他们每单估计才能挣到1-1.5元钱。如果今天上午我不在家,卓越的送货员估计就要白跑了。很可怜。
贝索斯说要加大对卓越网的投资,并强调不看竞争对手独立发展卓越亚马逊网站的业务,特别是要加大对物流和配送的投入。以满足客户为重点,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看,因为竞争对手不给你投钱。这话说得好。但这趟测试,卓越已经落了下风。实际上,我从使用这两个网站开始,一直是卓越用得多。最近开始当当用得多。因为当当价格便宜,货也全一些。这次好像卓越真被当当口水淹没了。起码这次体验当当要强一些。
这次测试并不对两家表示某些误导。我很喜欢这两家公司,起码它们让我不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希望它们都越做越好。